【“五个思政”建设】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

作者: 时间:2019-04-27 点击数:

编者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第26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五个思政”(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即日起,将陆续刊登“五个思政”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典型案例等材料,供大家参考借鉴。今日刊登“教师思政”典型案例材料。


谢丽霞,女,湖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常年担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多年来,她一直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效果。她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以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后和节假日,她经常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微信、微博、网络课程等方式,传道授业、释疑解惑,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敬重和同事的称赞,先后多次被学校授予“师德标兵”“十佳教职工”等荣誉称号。

从恩师手中,接过师爱之棒

谢丽霞老师多年对三尺讲台的坚守,对教师职业的热爱,都源于她儿时特殊的经历。上小学时,她被查出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生命危在旦夕。当时的班主任尽管处境艰难,常被批斗,但仍然带领学生经常去医院探望她,时时鼓励这个徘徊在生死边缘的生命。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坚强起来,乐观豁达地面对挫折,战胜了病魔,顽强地活了下来,创造了医学上的奇迹。平凡而朴实的老师,尽管身处逆境,却用博大无私的爱和顽强不屈的精神感染着她,用句句语重心长的话语激励着她,是恩师拯救了她。这段奇特的经历使她由衷地崇拜老师,并对精神激励的震撼力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此一个美丽的梦想,在她的脑海中悄然扎下了根:一定要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成为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正是从小受益于师爱的呵护与滋养,谢丽霞老师总希望能将师爱传承下去。“亲其师,效其行,听其言,信其道”,从她如愿走上讲台开始,她就不断地探索什么是师爱,怎样表达师爱。她尝试从细微之处入手,用爱心,用真诚,用善良,为学生托起一片广袤的蓝天。她曾经用自己与病魔做斗争的经历激励过身患重病的学生,这位学生后来以她为榜样,硬是咬牙也战胜病魔,身体渐渐康复了;她曾经苦劝患有严重强迫症的学生接受心理治疗,帮助失恋的学生走出情感的泥沼;她还曾经用道德和法律的武器帮助学生家庭度过了危机……

她关爱她教过的每一名学生,她没教过的学生,只要有需要,她也会竭尽所能。曾经一位学生慕名而来,在暑期给她发了一封200多字的电子邮件,诉说了工作和生活的焦虑与苦恼,她收信后,连续回了三封二、三千字的邮件,直到那位学生转变了生活态度,确立了学习和生活的目标,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激情,她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总之,只要是能帮到学生,她都会竭尽所能,倾其所有。她的学生们总是沐师爱,感师恩,而她却总是淡然一笑,认为这都是职责所在,是应该的。

她还因仁爱之心而曾与素不相识的人,结下奇缘。一次,她曾经在公交车上偶遇一名陌生的女孩,那女孩刚上车右手就被他人行李划伤了,女孩子疼得泪如雨下。她发现后,赶紧从自己的包里拿出随身所带的创可贴,帮那个女孩包扎好。一周以后,上选修课时,这个女孩课间来感谢她,她这才认出,是那个在公交车上被她帮助过的女孩。

“只要你伸出一双手,也许就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帮助”谢丽霞老师常常这样说。她用爱心点亮学生的心灵,以无私奉献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她是良师,更是益友,一座心灵的桥梁联系着师生。她受益于师爱,又把无私的爱都洒向了自己的学生,以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什么是师爱,延续了师爱,让浓浓的师爱薪火相传。

研修师德,恪尽教师之责

谢丽霞老师除了担任本科生的教学任务以外,自2002年开始,她又承担起另一责任,那就是成为省教育厅师培中心襄阳教师岗前培训的授课教师,专门向襄阳本地4所大专院校的新进教师进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教学任务,跟所有即将走向教学岗位的教师分享师德的内涵与基本规范。从这一年开始,每年暑假,她都要给新进教师分享自己对师德的认知与感悟。从那时起,她整整坚守了16年。16年间,她潜心研究,学师德,讲师德,行师德,对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做了应有的奉献。

为讲好课,她研读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师德修养》《教育伦理》《教师礼仪》等大量师德专著,提升了自己的师德理论素养;她努力学习教育部及教育厅等关于师德规范的文件精神,潜心研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内涵和精神,提升师德境界。这十几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关于师德的探索与争论颇多,也涌现了一批师德名师,如师德楷模孟二冬、徐本禹、方永刚、张丽莉老师,时代楷模曲建武、黄大年、钟扬教授等,他们以完美人格、高尚师德魅力影响和培育了无数学生。与此相反,也出现了个别损害师德形象的不合格教师,如“范跑跑”“杨不管”之类的反面典型。在课堂上,她一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组织青年教师反复对照正反典型人物,让高尚师德正气激荡,在广大青年教师心中产生强列共鸣;让失德言行激起义愤,引导广大青年教师以之为戒,自觉提升师德境界。

在一次次师德宣讲课堂上,她总是把自己任教多年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分享给新进教师,勉励青年教师要对学生富有诚挚的爱心,对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苦练内功,以德育人。多年的教学经历,让她认识到师德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师德楷模更不是让人望而生畏的“苦行僧”,而是可攀可及的,师德就存在于教师的仁爱、善良的点滴言行之中,师德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带给师生的是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她安身立教,以德为先,厚德启智。除了自身努力践行优秀师德外,在日常教学环节中自觉帮助青年教师把好“师德观”,过好“教学关”。曾经,谢老师的一位年轻的同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位博士,初上讲台,以为传授知识在教学中是第一位的,所以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道德人格塑造,因而就导致课堂上满堂灌,从不与学生交流沟通,导致教学内容受到学生抵触,学生评课意见较大。发现这一问题,谢老师就深入课堂听了三次课,课后深入交流,帮助这位教师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而在以后的备课中,把“备自我”放在第一位,坚持以德为先,厚德启智,坚持挖掘课程的育人元素,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师德是一把金钥匙,开启了谢丽霞老师以爱施教的育人之门,也激励她在数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时时从小事做起,处处以身垂范,以大爱教学生,用大义助同事,塑良好师德形象,育万千桃李芬芳。“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她用自己写下的这句诗激励自己向更高的师德境界迈进。

执笔人:吴红光

湖北文理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热线电话:0710-3590506  Email:xcb@hbua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