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襄城区:完善校地共建机制 激活基层团组织活力

作者: 时间:2023-09-14 点击数: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张蕴佳)近年来,共青团襄城区委针对基层团组织人手不足、活力不够、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以全区枢纽型青年之家为中心阵地,与多所高校搭建校地共建机制,激活基层团组织活力。从搭建校地合作平台、丰富服务项目内容、建立联动共建机制三大方面着手,引导青年大学生走进基层、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搭建校地合作平台,促进双方深度融合。以青春行动助力共同缔造为契机,团区委与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文理学院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全区打造了九个枢纽型青年之家,将其作为与各大高校的合作平台。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团区委与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文理学院等高校签订了《共同缔造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明确高校以“队员接力”的形式分批次委派队员在各青年之家长期驻扎,提供志愿服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7.20襄城团委--完善校地共建机制 激活基层团组织活力.docx

线上建渠道,及时了解工作动向。团区委建立了社区(村)、高校实践队三方微信群,畅通实践队员沟通渠道。团区委牵头定期在微信群召开“议事会”,听取实践队员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和建议,邀请学校老师从专业角度给予指导。同时在“议事会”上了解实践队员在工作和生活上的相关诉求,由团区委及社区(村)干部及时处理,解决队员在实践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丰富服务项目内容,全面提升实践水平。为帮助实践队队员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开好头、起好步,助力社区(村)青年之家运行,在每批次实践队员上岗前,团区委都会举办岗前培训。培训在全面、精准把握各青年之家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涵盖志愿服务、安全教育、心理辅导等方面内容,提升实践队员的政治素质、责任意识和综合能力,确保其能够在青年之家中为辖区青年及居民提供切实的服务,真干事、干实事。

为进一步为辖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团区委积极组织驻点队员开展调研。依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聚焦居民的实际需求与生活现状,广泛开展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全面精准摸清民意,了解居民所需,整理形成问题清单,对症施策。在团区委指导下,部分点位还创新搭建了“诸葛夜话”、“周末入户行动”等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

团区委深入挖掘各高校专业力量,结合高校师生的专业特长优势,打造了一批富有襄城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其中湖文土木工程学院在柳子山社区开展的青年设计人才助力微改造活动,美术学院在603青创园开展的“603星期六”活动,在4所高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共建“校城共融 襄遇美好”文化活动品牌,在青龙村举办了襄城首届大学生音乐节。各青年之家点位的志愿服务项目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同时,实践队员还积极指导村(社区)建立自己的青年志愿服务队,让特色志愿服务能够不断延续。

7.20襄城团委--完善校地共建机制 激活基层团组织活力.docx

建立联动共建机制,实现双方合作共赢。点单派单,构建双向选择机制。围绕基层实际需求开展服务,建立“点单-派单”式工作机制,由襄城团委征集各青年之家服务需求,向合作高校团委派单,学校则根据志愿者报名情况开展助老服务、假期课堂、法治帮助、文化挖掘等实践项目,以此与学校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如民主路社区的法治共享点公益律师力量不充足,团区委便联系对口的武汉理工大学团委派遣法学专业的实践队员驻点,依托其法学专业背景,运用专业所学帮助居民查阅资料、撰写文书、开展宣讲。

正向激励,增强实践队员获得感。每批派驻队员结束服务后,团区委会邀请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群众代表对队员的日常工作表现进行打分。根据评分情况和学生实际在岗表现开具社会实践证明反馈至学校团委,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对表现优异的实践队员,将其作为各级共青团荣誉的重点推荐对象,并及时吸纳他们作为村(社区)兼职团干,让参与基层实践的大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武汉理工大学驻襄阳民主路社区实践队队员陈纪元就因在青春行动助力共同缔造活动中表现突出,被层层推荐,荣获了2022年度湖北省大学生“返家乡” 社会实践活动表扬荣誉

7.20襄城团委--完善校地共建机制 激活基层团组织活力.docx

原文链接:https://news.hubeidaily.net/hbrbsharenew/news_detail/5/1694058/0/0

湖北文理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热线电话:0710-3590506  Email:xcb@hbua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