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学院 通讯员 张红)“我们家经济条件不富裕,大学阶段我多次获得国家助学金和校内奖学金,是国家和学校培养了我;我妈妈去年查出肺癌,是国家、学校和村里相亲帮助了我。这次疫情,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应该站出来!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我希望能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回报社会、实现价值,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助人自助’!”政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9级研究生张红这样向村委会“自荐”。
2021年暑期,疫情形势日益严峻,张红主动找到所在地村委会,积极投身新一轮的疫情防疫志愿服务工作中,担任尹集村一线社工和邻里民事纠纷调解员。其实,早在2020年新冠肺炎期间,张红投身抗疫工作已有5个月时间。

张红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点工作
最好的社工是“助人自助”
村里有人不解,问张红为何在这么危险的疫情时期,不好好待在家里,反而选择去危险的地方。只有张红自己知道,她要做的就是反哺社会。
在村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可不容易。张红首先面临的,就是村里缺乏防控物资、缺乏防控工作人员。为解决人和物的问题,张红充分利用社区发展模式,鼓励村民志愿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提升村民的归属感,她号召在村委会成立疫情防控成长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防控知识培训,同时号召村民捐款捐物。在2020年的疫情中,村里共收到捐赠口罩6700个、酒精5吨、一次性手套2600支以及其它防控物资若干。
在今年的防控工作中,除了参与解决村里缺人缺物的工作之外,张红还负责处理卡点工作,对外来车辆人员逐一进行检查。经常遇到村民不配合的情形,张红积极协助村委会成员对村民进行宣传和引导,重点加强对每户年轻人的宣传,以年轻人带动老年人的方式来消除村民的不理解和不配合。疫情期间,为及时向村民传达疫情信息,张红在村里建立了微信群、QQ群,及时在群内发布相关信息,村民有任何疑问或者需求也可以通过线上方式及时解决。此外,针对村民和隔离者长时间居家的负面情绪,张红还细心地建立群组为这些人提供心理咨询和情绪疏导等服务。

张红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在今年的疫情期间,张红建议村书记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理系统,线下各个路口重点把控,线上及时交流沟通发布消息,目前尹集村没有受到洪水、新型病毒的威胁。
最好的锻炼是无私奉献
日常工作比较繁琐,张红用细心和耐心去尽力做好。她协助村委会书记、主任开展村里防疫调度工作,安排卡点值勤人员,在工作期间,她坚持生命至上和信息保密原则,平等对待返乡人员、隔离人员,协助队长做好每家每户以及外地返襄人员的体温核查检测、录入工作。落实返襄人员登记、体温监测、发热咳嗽检测等相关工作,安排专业人员消毒以及对困难家庭孤寡老人爱心物资组织发放。张红的工作得到村里父老乡亲的认可和赞许,荣登村疫情防控最美逆行者光荣榜。

张红荣登村疫情防控最美逆行者光荣榜
最好的学习是投身实践
在2020年抗疫期间,张红共协助整理襄阳市尹集村全村共计2603人温度排查统计报表、7类人员(孤寡和留守老人,困难儿童,重症不能自理人员,重度残疾人员,精神障碍患者,低保人员,五保人员)共计71人日温度排查和物资需求情况报表,妥善发放尹集村防控物资口罩6700,消毒液6吨,泡面若干箱等物资。
今年暑期,张红利用实习之外时间积极投身尹集村的疫情防疫工作,争分夺秒为人民服务。她除了在襄阳市检察院实习之外,积极参加防控执勤工作,为本地滞留人员、外地滞留者、外出打工者以及需要帮助的村民提供贴心服务。

张红在路口值岗
“这场疫情让我学到了很多,思考了很多。”张红说,通过近距离接触农村基层治理现状,了解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部分基层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的困境,她建议在今后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此外,张红谈到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此来扬弃、升华。尤其在面对村民情绪不稳定、人心惶惶的时候,她积极运用心理咨询知识和情绪疏导技能,解决现实问题。张红说:“这次抗击疫情,我强烈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年一代必须勇于承担、乐于奉献。”
审核:汪萃萃
责编:胡旭 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