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进”】政法师生情系花园 驻村社工初见成效

作者: 时间:2019-08-11 点击数:

(政法学院 通讯员 胡金山)7月12日—8月10日,政法学院在樊城区牛首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驻村社工服务站暨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30天里,社工师生们战高温、冒酷暑,全程吃住在乡村,为花园村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和系列特色主题活动。

内容丰富,社工理念暖童心

在花园村,驻村社工团队在辅导孩子们认真完成学业任务的同时,还举办诵咏国学经典、“唱响回声嘹亮”、“我爱自然”环境保护宣传、“纸张变形记”手工活动、“学法,懂法,守法”未成年人普法活动等系列活动。

区别于传统暑期补习班的单纯学业辅导,花园村驻村社工站在暑期夏令营营员招募时优先招募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参加夏令营的儿童共55人,平均年龄在10岁左右,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14岁。驻村社工按年级把夏令营的孩子们分成三组(幼儿园到三年级、四年级到六年级、初中及以上),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合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巧,以家访、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为主要方法对他们展开周期性的帮扶,让他们适应生活、融入集体。

花园村暑期夏令营第一周课表 李福根摄

荣耀积分,每天进步一点点

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加暑期夏令营的趣味性,驻村社工们以优势视角为理论前提,以“每天进步一点点”为核心理念,设立“荣耀积分制”激励举措,为课堂上和活动中表现积极,功课质量高,转变比较大的孩子们奖励小星星,每周全班公布,为每个小组的前三名颁发小奖品。以此促进孩子们养成爱学习、讲文明、有理想、有担当的优良品质。“在荣耀积分制”的积极鼓励下,大部分孩子学习习惯、文明养成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刘同学是夏令营中获得星星数量最多的同学之一,她下学期就要上七年级了,但她性格内向,课间经常一个人默默坐在座位上,很少和同学说话,集体活动时,参与积极性也不高,从没有主动举手回答过问题。驻村社工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主动找她的家长、老师、同学了解关于她的有关情况,制定个案工作计划,经过一个星期的个案跟踪,刘同学慢慢发生了转变,从最开始的向社工寻求学业帮助,到积极报名参加文艺汇演上台为大家唱歌,为了表达对社工队员的感谢,她还亲手做鸡蛋饼分享给大家吃。社工队员李福根说:“看到她的转变,我们特别开心,让我们感到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也为今后我们从事社工工作增强了信心。”

荣耀积分制公布墙 胡金山摄

多方合力,三进工作显成效

花园村委会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社区和村委会细心地解决社工团队的住宿问题,专门购置了折叠床,提供做饭场所,为活动开展提供了充足的物力、财力支持。

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孩子及家长和周围村民对社工的到来十分欢迎。社会工作专业教授何晓红说:“学生家长对我们的活动很支持,孩子们每天都提前近一个小时来村委会等候上课和参加活动,特别热情地和社工大哥哥和大姐姐们打招呼,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成为我们坚持工作的最大动力,同样也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樊城区委组织部、襄阳市救助管理站、樊城区牛首镇政府、襄阳市致远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对活动进行了细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多个部门主要领导多次去现场实地慰问驻村社工师生。活动中期,襄阳市团委领导到花园村驻村社工点进行慰问,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中豪商贸城党总支部赠送画册、文具给参加夏令营的留守儿童。

此次“三进”工作,是政法学院社工师生实施“校地企”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是新时期高校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是一次有温度、有厚度、有高度、有情怀的专业服务引导志愿服务的有效体现,来自于社工机构、高年级社工本科生、湖文社工首批硕士生在政法学院社工教师的带领下身体力行,用行动去影响行动,用生命去影响生命,助童成长,我们在行动!

审稿人:汪萃萃

湖北文理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热线电话:0710-3590506  Email:xcb@hbua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