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杰,男,1982年生,湖北襄阳人,副教授。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师从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美国Emory University化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著名的超快光谱专家Tim Lian教授。现为我校低维光电材料与器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材料方向骨干教师,主要从事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构效关系研究,以及低维光电材料的电荷动力学过程研究。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其中SCI收录25篇,EI收录3篇,多项研究成果发表于J. Am. Chem. Soc.和Chem. Sci.等国际Top SCI期刊及《中国科学》等国内顶级权威期刊。现为J. Mater. Sci.和Acta. Phys-Chim. Sin.等专业SCI期刊审稿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科技计划、襄阳市科技计划和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2015年荣获第五届“襄阳市青年科技”奖,2016年获襄阳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和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进校以来,梁博士始终把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作为奋斗的目标,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勇于开拓创新。努力将科研融入生活,全身心奉献于科研。凭借不懈的努力与奋斗获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将学校和襄阳市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初出茅庐,投身家乡
2011年,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的梁桂杰,凭借在院士基地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经历以及在此期间锻炼出的过硬科研功底,顺利拿到了西安、武汉等地一些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邀请函。然而,当获知襄阳市和学校“招贤纳士、科技兴市”的消息后,身为襄阳人的他倍感兴奋,“服务故乡,回报乡亲”一直是其儿时的梦想,在第一时间咨询了学校人才办并了解学校相关科研与发展政策后,他毅然决定投身家乡高校的发展和建设之中。
坎坷起步,困中求进
科研事业的进展离不开科研平台的有力支持。进校第一年,由于实验设备老化和缺失,他在科研实验的道路上举步维艰。要想取得高质量的成果,必须有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和设备作为保障。为此,他全力协助学院整理材料、撰写文本书、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经过一年的努力,2013年,以湖北文理学院为第一申报单位组建的“低维光电材料与器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它是襄阳市获批的第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同时填补了长期以来鄂西部地区没有材料类省级重点实验室的空白。
居安思危,外出求学
在2013-2014年的建设期内,在学校和物电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低维光电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基于太阳能电池材料、发光材料和纳米功能材料的几大光电材料综合研究平台,围绕已有科研方向购置了一系列先进的相关科研设备,科研条件和设施日益完善。然而,多年从事光电材料研究的阅历使梁桂杰深知目前在该领域与国外技术的差距,在“学先进,补差距”的自尊意识驱动下,他的目光盯向了美国Emory University的Tim Lian教授课题组。但是,当他拿到心仪的offer后却陷入了纠结中,年幼的女儿需要他、体衰的父亲离不开他,理想中的求学地正等着他。几经考虑,在女儿咿呀的“爸...爸”声中,在体迈父亲的蹒跚背影后,他含泪踏上了赴美的旅途。
离开家人的心酸记忆使得梁博士对在外学习的机会倍感珍惜。在博士后期间,他全身心投入课题研究中,期间与导师合作提出了采用先进的超快瞬态吸收光谱结合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技术,首次实现了对CsPbBr3钙钛矿量子点的激子分离(65±5 ps)和电荷复合(2.6±0.4 ns)过程的直观观测;同时,从激子/电荷转移动力学本质出发,揭示了其强发光和高电子迁移率的内在原因,这是该类无机钙钛矿量子点界面电荷转移机制最新发现。这一发现对于进一步探索CsPbBr3钙钛矿量子点在新型发光材料、显示器和高效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项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SCI期刊JACS, 2015, 137 (影响因子13)上。
学成归来,大展身手
学成归来,梁博士开始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大展拳脚。参照国外先进课题组的建设经验,他在学校和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申购搭建了华中地区首套较完善的宽波段、全时域瞬态吸收光谱实验平台,并且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该研究方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依托该超快光谱平台,在新型太阳能电池方面,他创造性地提出利用光子频率调制提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方法。通过量子点的量子剪裁或能量转换作用提高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最优条件下光电流密度可提高 110.7%,总的光电转换效率可提高88.5%,该技术已经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相关研究成果新近发表在国际TOP期刊Chemical Science (影响因子9.2)上。
“以前985高校有的(平台)我们也有了,现在985高校没有的(平台)我们也有了”,无意中的一句调侃饱含了梁博士心中无尽的自豪,他要用脚踏实地的干劲来捍卫省属地方高校这份来之不易的“自豪感”,希望通过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不断探索,凭借对科研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勇于奉献精神,来实现自己“科研报效家乡”的人生誓言。
(供稿:物电学院 审稿人:宋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