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风采】朱运海:遨游学海怀抱理想,服务社会不言甘苦

作者: 时间:2018-10-07 点击数:

朱运海,男,1980年2月出生,湖北襄州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2009年6月硕士毕业于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 2014年6月博士毕业于湖北大学哲学学院。2003年6月加入湖北文理学院,现为湖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院长助理。目前主要从事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哲学与伦理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文化和旅游部重点项目、湖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完成襄阳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省社科联“基层社科研究资助”项目等市厅级科研项目8项。截止目前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全国规划教材2本。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 ,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罗马假日》中的这句经典台词,无疑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西方式表达。朱运海在大学校园做了十年老师,站在讲台上,指点学生,自得其乐。可是走出了校门才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在社会这本大书面前他深感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的不足。2014年朱运海博士毕业后,毅然报名参加了2015年湖北省第四批博士服务团活动。挂职保康县旅游局期间,恰逢徐德龙院士主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大院士咨询课题《秦巴山脉绿色循环发展研究》启动。他全程参与了该课题所涉及的5省1市的实地调研和秦巴山区湖北片区旅游业绿色发展部分的撰写工作。历时一年的调研和走访让他对秦巴山区和汉江流域的旅游发展现状和旅游扶贫项目的巨大潜力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这一年充实难忘的时光,朱运海每天在不同的地方往返穿梭,尽阅春华秋实,积累的不仅仅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感悟,更多的是且行且学习的思考。此后,他结合博士期间研究的课题和这一年的所思所想,于2016年成功申报了文化和旅游部重点研究项目《生存哲学视域下的伦理型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推动旅游扶贫结硕果

对朱运海来说,如果说2015年对旅游扶贫尚是考察学习的旁观者,那么2016年他则真正成了旅游扶贫的执行者。他积极响应学校精准扶贫的号召,主动承担了保康县歇马镇合作村的旅游扶贫工作,并组建了由朱运海、崔俊涛和龙雨萍以及旅游管理6名学生组成的旅游扶贫团队。经过一次次的实地考察研究,最终制定了《关山生态旅游区概念性规划》。

关山生态旅游区是养在深山无人识的瑰宝。为让更多的人知道关山、了解关山、爱上关山,2017年朱运海带领团队陆续在襄阳市旅游委微博、微信公众号、襄阳日报地理发现栏目以及襄阳市各大户外群、自驾群等平台上大力推出了关于关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攻略和介绍,引起了襄阳市、保康县旅游主管部门和襄阳各大旅游行社的特别关注。2018年保康县委县政府正式将学校的旅游扶贫项目纳入县重点建设项目,并委托朱运海团队制定《保康云锦杜鹃生态旅游区总体发展规划》。9月5日,景区总体规划顺利通过评审,得到保康县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2015年以来,朱运海不断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旅游扶贫的心得和经验,于2018年成功申报了湖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旅游扶贫背景下的伦理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扎根襄阳,服务社会,脚踏实地一路前行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子扎根的故事深深的影响着朱运海,让他深刻明白了“扎根”的重要性。如何扎根襄阳、服务襄阳?如何深入研究旅游、切入点在哪?正当他困惑迷茫之际,机会来了。2008年为了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每个专业要求开设1门反映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朱运海领衔创建了《襄樊旅游资源》这一特色课程,该课程每次吸引了大批同学慕名前来。在收集素材筹划准备课程的同时,让他对襄阳文化旅游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机会总是钟情有准备的人,当2010年襄阳市社科联对外招标襄阳文化旅游发展方面的科研课题时,他有幸中标,并由此开始了与社科联的长期合作。2014年他荣获襄阳市首批“隆中文化名家工程”之“隆中文化优秀人才”称号。2014年、2015年、2017年朱运海撰写的关于襄阳市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多次被襄阳市委领导签批并内发参阅件。与此同时,朱运海先后荣获襄阳市社科成果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十年来他扎根襄阳,将关于襄阳文化和旅游的各类研究成果汇集成了2014年出版的专著《襄阳文化旅游发展研究》、2016年建成的《襄阳文化与旅游》慕课、2017出版的专著《汉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以及2018年出版的《襄阳文化与旅游》校级特色教材。

路漫漫其修远兮, 行走读书须求索。对于朱运海而言,从初离学校和家人,经历独处异地的不便、开拓局面的艰难,伴随默默耕耘的充实、成就事业的喜悦,这一切铺满了他的行走之路。他深深感受到只有把科学研究和社会现实问题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用学术服务社会,才能够用自己的所学让水天一色、绿茵如画的美好景象展现给八方游客,让当地的人民更加富裕和更有尊严。

要么读书,要么走路,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道虽远,行则将至--朱运海怀揣梦想,一路前行。


供稿: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审稿人:宋成亮

湖北文理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热线电话:0710-3590506  Email:xcb@hbuas.edu.cn